景區動態
廣勝寺分上、下兩寺和水神廟三處建筑
匠心傳承——飛虹塔與古代斗拱建筑
發布時間:
2020-06-22


斗拱是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
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氣質。這大概也就是為什么即使如今已不使用木材做房子卻將斗拱作為裝飾的原因。
斗拱作為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筑形制演變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建筑的變化也在發生改變,不同的朝代時期斗拱的形式會有所區別,但是總體來說,斗拱的大致結構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斗拱常出現于那些具有紀念價值或非常重要的建筑物之上,飛虹塔也不例外。
飛虹塔的裝飾中運用了許多仿木斗栱:有轉角斗栱、補間斗栱和斜斗栱。斗栱為深黃色,額枋為蓮瓣圖案。耍頭有鷹嘴、龍頭、鱷魚頭、麻葉頭、云紋頭、怪獸頭、怪面僧等。補間斗栱為孔雀藍色,其余為綠色。椽頭、飛子、勾頭、滴子均系青磚陶質。大小連檐為綠琉璃。
每個面斗栱下方為垂花柱式。柱腳、普拍枋、垂柱均為綠釉。闌額米黃釉。雀替是綠底、黃線邊、上敷金龍。垂花柱下金黃色仰蓮與下層圍博脊自然吻接。柱子上有穿插枋“引出”的僧人耍頭式樣,這是飛虹塔較其他古建筑特有的裝飾構件。
在八個面的中下方,都裝有古式微型琉璃樓閣、殿宇等各種花色構件。有單層式、重檐式、懸山式、十字歇山式。正東、正西、正南、正北的四個面上的樓閣前有四大菩薩像。每個仔角“梁”上的套獸——角上的龍頭,龍齒白色,眼眸黑球黑邊凸起,活靈活現,工藝精湛,讓人贊賞不已。
飛虹塔是廣勝寺建筑的靈魂,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建塔者將他們淵博的佛學知識、文學知識、美學知識、道德修養,以及高超的傳統建筑功力全部傾注在這座塔上,創造了中國古塔建筑的奇跡。
廣勝寺,廣勝寺建筑,飛虹塔,斗拱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